“零首付”政策实施有利于解决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
自2009年开始,上海就已推出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投资设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让“手中缺钱”的大学生可以先端起“创业饭碗”。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通过“零首付”注册创业的大学生企业2384户,仍在确立状态的企业1620户,存活率达68%。今年3月,“零首付”政策首次在浦东临港向相关企业开放,经审核认定且注册资本在3万元以上的企业可在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
工商注册“零首付”政策有望在“大张江”区域内施行。除了“零首付”,吴振国介绍,上海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改革有关登记事项,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构建统一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平台,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不过,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行业仍然要实行严格的事前审批上海市工商局局长吴振国日前表示,目前,临港地区已登记“零首付”企业11户,涉及认缴注册资本总额达1亿余元,“零首付”政策的下一个施行地将是全市一区十二园的“大张江”,目前相关政策文件正在起草中。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也有利于带动就业和创业。”吴振国认为,过去政府重视前期审批,忽视事后监管,今后工商部门的管理方向是前宽松后严格。他举例说,本市工商登记制度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公司股东对企业注册资本的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自主约定,并向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登记实收资本,企业股东承诺认缴的出资额是多少就是多少,经营者风险自负。
其实,“零首付”显然会对企业设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叶德磊认为,“零首付”政策实施层面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促进创业意愿的增强。不过,要真正做到在全市范围内鼓励创业,政府还必须从税收、注册资金等方面多管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