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认真履行服务与监管职责
今年,首都工商部门要办的“实事”不少,如深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市场准入“透明化”。整合“北京工商”网站中的在线办事、服务大厅、网上登记等不同栏目与功能,基于企业“E网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公开的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
表示,工商部门还将全面梳理简化登记、许可、审批等涉及准入的流程和环节,实现市场准入“协同化”。要建设适应和服务于登记制度改革的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市场主体信息披露平台和跨部门的联合监察平台。逐步推动工商与具有审批职能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一口受理、多证联办”。
此外,市工商局将统一不同市场主体的准入政策、登记事项要求,实现市场准入“公平化”。在制订政策方面,登记制度改革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证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既要毫不动摇的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既要服务好中央在京单位和国有企业,又要为小微企业、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便利。确保各类主体之间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得市场主体公平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要积极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认真履行服务与监管职责,为促进首都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表示,要准确把握首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发挥市场准入的“导向化”作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尊重首都阶段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建立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
今后,工商部门将结合首都城市功能性质和人口资源环境特点,推动登记制度与首都的产业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业态调整规划实现有机的协同。制定行业准入负面清单,给投资者以明确的行业导向,逐步提升全市产业业态水平。
“要坚持以企业和申请人为主角,实现市场准入便利化”。登记制度改革,要按照一切从申请人需求出发的原则,对制度机制、方式手段、程序规则、文书表格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方位调整,加强准入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服务措施方面,探索打破地域限制,渐进实现企业登记全市范围集中统一办理。按照便民、统一、效率的原则,赋予全市各登记机关统一权限,申请人可以就近办理、跨区登记,自主选择到任一窗口完成登记注册,逐步推行“大通关”的登记工作模式。
|